《六安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的报告》解读-欧洲杯网络平台

浏览次数:信息来源:市财政局发布时间:2024-01-16 12:03
字号:

1月16日,受市人民政府委托,市财政局将六安市2023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4年预算草案提请市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。2023年钱用在了什么地方,2024年钱怎么花?一起看看“账本”解读。

      2023年:真抓实干 担当作为

2023年全市财政部门“赶考”姿态,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财政答卷,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财政保障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.61亿元,增长7.65%,增幅高于7.5%的全年预期目标;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8.89亿元,增长15.25%,增幅居全省第1位。

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,推动经济回升向好。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25亿元,助企发展。发放消费券0.56亿元、人才购房补贴2.88亿元、“回乡安居”购房补贴1.13亿元加快消费恢复。建立政策兑现“免申即享”“即申即享”和资金“一键直达”机制,兑付惠企财政资金10.49亿元。

支持三次产业协同发展,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。统筹整合涉农资金20.69亿元,支持一产做大做强。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9.92亿元,增长61.84%,增幅快速领跑其他支出。拨付0.96亿元、0.43亿元,推动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、鼓励服务业(商贸)企业升规纳限。

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助推乡村全面振兴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103.86亿元,继续保持支出总量、增速不减。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2.1亿元。2023年成功申报21个全省首批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,获奖补资金2.1亿元。

加强生态环境保护,助力绿色转型发展。投入32.11亿元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。争取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、国土绿化试点示范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,累计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14亿元。分配下达大别山区水环境生态补偿资金2.4亿元。出资0.7亿元与社会资本合作设立子基金,支持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企业文轩热能项目落地金安。

持续加大财政投入,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。财政民生支出527.62亿元,增长16.35%,连续多年只增不减。统筹资金支持实施10项暖民心行动和50项民生实事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增长7.94%。投入2.1亿元、19.37亿元,支持稳定就业形势、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。

建立健全监管体系,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。将市属国有企业党组织关系转隶至市财政局(市政府国资委)党委管理,制定清单52项,实行全方位监管。市委、市政府出台《关于进一步强化监管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打造“115”监督体系。出台《六安市市属企业国有资产租赁监督管理办法(试行)》,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益。指导市公交公司、市汽运公司制定改制方案,推动市属企业转型发展。

深化财政领域重点改革,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。作为唯一地市制定安徽省《预算绩效管理规范》,为全国首个省级预算绩效管理地方标准。财政核心业务在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上线运行,实现上下五级财政全覆盖、全贯通。

牢固树立风险防控意识,确保财政安全运行。建立“县级为主、市级帮扶”的保障机制,锁定“三保”项目标识和范围,确保“三保”不出问题。出台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实施方案,建立财会监督协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。

    2024年:勇担新时代使命 助力高质量发展

2024年主要预期目标: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4.02亿元、增长6%。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重点开展五个方面的工作

坚持依法理财管财,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。牢固树立预算法治意识,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、安排支出。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,建立硬措施、细措施,管住大钱小钱。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,确保财政可持续发展。健全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、巡察、人大、审计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机制,形成监督合力。

落实积极财政政策,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。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,用好政策兑现“免申即享”“即申即享”和资金“一键直达”机制,尽早发挥财税政策利民惠企效益。最大限度争取专项债券发行规模,多渠道筹集政府性投资项目资金,扩大有效投资支持补短板扩内需。更加注重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引导作用,通过以奖代补、股权投资、企业贴息以及发挥市与县区合力作用等,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建设。

健全现代预算制度,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。落实国家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和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。持续深化零基预算改革,加快推进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,用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,进一步健全集中力量办大事体制机制。构建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管理闭环系统,让预算绩效管理真正成为硬责任、硬要求、硬杠杠。

深化国资国企改革,进一步提高监管质效。实施新一轮改革攻坚行动,印发贯彻落实《安徽省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若干措施,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,着力盘活国有资产,千方百计增加经营性收入。贯彻落实强化监管推动市属企业高质量发展11条措施,完善以效益为导向的考核指标体系,健全企业绩效评价、“三重一大”决策机制。加强资产资源统筹管理,促进国有资产提质增效。

防范化解财政风险,进一步树牢底线思维。建立范围清晰、标准明确、动态调整的“三保”清单制度,进一步强化财政库款保障和运行监控,筑牢兜实“三保”底线。稳步推进地方债务合并监管,开展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综合治理。强化社会保险基金运行监督,防范支付风险。加强公立医院收支监管,推动降本增效。

 

文件下载
政策咨询

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,可以点击“”在线咨询,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,或者拨打市长热线:0564-12345。

网站地图